今年,音乐节特别策划了民族音乐专场,邀请了民乐“国家队”——中央民族乐团助阵,并在演出曲目中精心选入《春江花月夜》《二泉映月》《高山流水》等十首中国经典民乐作品,与德国百年名团一起,为观众献上一场彰显中西文明融合之美的高品质表演。
十年积淀,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已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盛会,这方舞台,已然成为中外艺术家在此交流对话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,向世界展示了深圳这座城市包容、开放的文化格局。
一座桥梁,拉近市民与艺术的距离
十年前的一个出色创意,而今逐渐演变为一幅交织着约定与梦想、旋律与自然的都市画卷。在莲花山草地音乐节这个参差多态的艺术链条中,音乐人、组织者和市民齐心协力,形成了彼此成就、共同塑造的关系。
与音乐厅里正襟危坐的氛围不同,在莲花山,享受古典音乐的“姿势”多种多样。
有人早早在检票口前排队,期待在最佳观演位置近距离欣赏大师演奏;有人则更为随性,以草地为席,仰面向天,伴着音符与秋风,沉醉于莲花山的夜色之中。这种亲切而自由的氛围,源自于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始终坚持秉持文化惠民的初心,不断降低参与门槛、拉近与市民的距离,让高雅音乐在草地间奏响,悄然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。
为了让艺术走向更多人,音乐节十年坚持“全公益、零门槛、全免费”的原则,每年发放上万张免费门票。无论是在深圳工作、生活的市民,还是外地来深的建设者,都能进入草地音乐会现场,近距离聆听高雅音乐。此外,福田区还特别为广大市民打造“线上音乐会”,通过全媒体传播,让高雅艺术更广泛地触达每一位市民。今年,音乐节重返视野开阔的风筝广场,未预约到门票的市民也可在周边观赏,线上直播更是通过6大平台同步开放,吸引了600万人次“云端”观演。3天5场户外古典音乐会,以及线上文宣等丰富活动,共同奏响了一场这座城市的交响,全网曝光量突破1.3亿。
有趣的是,今年音乐节前,福田区策划了“创意共坐”公益活动,面向市民公开征集观众坐具设计,将入选的优秀作品制成坐垫、充气沙发等创意坐具,在音乐节现场公益售卖。市民不仅是观众,更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其中,共同为音乐节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,赋予公共空间以美学和实用性完美融合的生动注解。
一场盛会,塑造城市的文化IP名片
音乐节三天的乐章虽会落幕,但影响力却如余音绕梁。
连续多年荣膺福田区“最受欢迎十大文体活动”之一,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成为市民最为珍视的文化品牌。这份荣耀的背后,折射出城区对音乐节保持高品质的执着,也彰显着在大型活动组织及城市治理上的创新突破。
莲花山草地音乐节自创办以来便倡导“环保一公斤,点亮一颗心”的公益理念。每一位观众在回收一公斤垃圾的同时,音乐节将为流动儿童关怀机构捐赠一本书,以此鼓励市民共同保护环境。今年,为了提升活动保障水平,福田区结合“全域治理物业城市”改革,开发出一套大型活动保障系统,将网格化管理、服务设施、人员信息及应急预案全面录入系统中。同时,无人机、热力图、摄像头等设备的实时监控使得现场情况尽在掌控,市民可通过扫码获得帮助,工作人员也可高效响应,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。这一切不仅使音乐节现场井然有序,更让“垃圾不落地,福田更美丽”“有序进退,安全第一”等理念逐渐化为市民的行为习惯,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风貌。
此外,在近年来福田区“宣、文、旅、商”联动模式的积极探索下,文化、旅游、宣传资源与商业、商圈融合发展、交叉赋能。本届音乐节期间,福田区联合卓悦中心、深业上城等核心商圈,百余家商户响应推出“爱乐之城”专属套餐,与音乐节开展20余场联名直播,活动期间带动商圈销售金额超3500万元。在商圈中蔓延的旋律,让音乐节的氛围从舞台延伸到中心区的街巷,带动深圳夜经济的活力,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体验。